2025-11-17 10:57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江西鄱阳湖近日迎来候鸟南迁。鄱阳湖南麂湿地共监测越冬水鸟30种、10万只。
白鹤、白枕鹤、东方白鹳、小天鹅、鸿雁等珍稀候鸟云集湖中,形成了水天一色的独特生态景观。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护林员金鑫:今年9月底,我们第一次在我们南麂湿地看到越冬水鸟,预计12月将迎来鸟类迁徙季节。
今年,江西鄱阳湖南集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前做好水管控工作。湿地水量丰富,浅滩、湿地纵横交错,为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候鸟的生存和觅食。
此外,湿地管理部门还联合周边乡镇、村庄立即调整检查范围,增加执法人员,加大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江西鄱阳湖南集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护林员彭兴阳:现在交通便利,候鸟到来后,前来观鸟的游客越来越多。建议游客文明观鸟,不要践踏湿地,为候鸟营造安全稳定的栖息地。
江西鄱阳湖南集湿地是东亚至澳大拉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节点。每年有超过20万只白鹤、大雁等候鸟来这里越冬。
天津:废弃芦苇重生,探索湿地保护新路径
湿地很重要不是候鸟的生态廊道。在湿地管理和保护中,过高、过密的芦苇往往被视为鸟类生存和湿地生态的重大隐患。候鸟迁徙季节,天津市宁河区创新方式,将昔日的“芦苇”问题变成绿色“新资源”。
11月,宁河区稻田、湿地6万多公顷芦苇被风吹倒。看似诗意的风景却隐藏着生态危机。
天津市七里海管委会生态保护管理科科长刘静:芦苇太高、太密,会挡住鸟类的视线。如果它们意外飞行、水太深或有危险物体,鸟类可能会受伤或死亡。同时,在冬季,大量的芦苇丛仍然给我们避免火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当大片的芦苇着火的时候,就很难救了。哦,把火扑灭。
七里海湿地保护区每年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设备清理芦苇。更令人不安的是,如果不及时清理芦苇,芦苇就会在水中腐烂,从而造成链条上的生态问题。
天津市七里海管委会生态保护管理科科长刘静:芦苇作为一种有机物,在分解的时候会受到水中微生物的分解。这一过程又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导致鱼、虾等一些发育中的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间接影响鸟类的食物链。而且,在分解过程中,芦苇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释放到水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很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蓝藻和其他物质的合成,从而降低水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宁河区引进了一家利用芦苇制作环保板胶的企业。该企业不仅能承担大片芦苇的收割任务,还能将芦苇加工成有价值的物品。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采用天然芦苇和环保粘合剂,采用连续压制设备生产板材。用芦苇代替木材,每年可以减少近60万棵大树的倒塌。目前,该公司已与天津各区签订了芦苇采收合同10万多公顷。大规模、基于资源的处理方法将从根本上解决芦苇放养对湿地生态和候鸟栖息地造成的威胁。
近年来,宁河区依托七里海湿地金字招牌,赋能农业变革。创新农村生产模式,发展稻蟹混养、林下种植等业务。例如,在水稻混养模式中,稻田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既保证了螃蟹和水稻的品质,又保持了湿地水体的清洁,为候鸟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觅食场所。这些生产实践始终将候鸟的保护融入到设计中,与湿地生态系统形成良性互动。
截至目前,宁河区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已突破150亿元。曾经的芦苇丛如今变成了净化水土、滋养生命的绿色资源。它不仅为候鸟搭建了温暖的家园,恩古里特也让保护湿地的居民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