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11:17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3亿,其中轻度或中度认知障碍老年人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持续增长。这些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国家标准《养老机构衰弱老年人护理指南-疑似衰弱-aKALA》。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一个标准?标准过去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和困难?
国家标准《养老机构认知障碍老年人护理指南》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民政部制定。对于养老食品机构,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标准化手册”。过去,不同的养老院对认知障碍治疗的理解和实施程度不同。是。该标准明确了养老院为认知障碍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从服务保障、服务内容、人员风险管理等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指引。
标准主要起草人广州敬老院院长常广才:标准更加强调“全人护理”。过去,我们在照顾有认知障碍的老人时,会关注他们的安全和身体需求。在全人关怀理念中,更加强调对认知障碍成年人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全面关注。
在照护体系方面,机构隔墙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形成了涵盖“科普教育、筛查评估、早期干预、机构化”的认知认知障碍全程照护服务体系。照护、社区延伸、家庭支持”,推动全社会发展开放、协作的可接受的照护生态系统,让老年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持续、完整的支持性照护。
护理理念
“独立支持”“综合护理”
记者发现,这个国家标准确实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细节,更代表了我国护理理念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养老院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要尊重他们的心理、社会交往和精神需求,支持他们的独立性和参与性。
在照护原则方面,标准强调尊重理解、综合照护、独立支持、环境友好、安全防护的原则。其中,“独立支持”和“一体化护理”是两大亮点,代表着根本性的变革。e 在护理概念中。
标准主要起草人、广州敬老院医养结合部主任 李海源:认知障碍成人的能力丧失是护理人员经常关注的问题。比如说,他吃不下饭,我就喂他。通常对他的精神和行为症状无能为力。
传统护理倾向于“包办一切”并为他们做事。这会加速老年人的机能衰退,剥夺他们的自主感和生活尊严。该国家标准强调的“独立支持”原则是高效发现和利用护理老人现有的能力,支持他在安全范围内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它不仅延缓了功能衰退,更重要的是维护了老年人的尊严和自主权。
标准起草单位 刘敏 广州市敬老院痴呆护理部护士长中:以前我们可能更像消防员,比如据说老人失踪了,不肯吃饭,我们就赶紧去处理。现在我们可以像他的年长朋友或他的家人一样,尽早了解他的需求并诊断他问题的原因。
我们根据他照顾自己的能力提供分级护理。对于受到很多帮助的老人,首先我们鼓励并引导他吃饭。对于中度依赖的成年人,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对于严重依赖且无法自己进食的老年人,我们提供喂养服务。
标准中的“一体化护理”原则旨在解决以往服务“碎片化”的问题。改变以往一些养老机构医疗、护理、康复、心理等服务不连贯、不协调的状况。标准要求养老机构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多元专业由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社工、营养师等组成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医、养、健、照、社”一体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无缝的综合支持。
畅通无阻的道路
非药物干预让护理更有温度
国家标准《养老院认知障碍者护理指南》首次系统地将“PS症状干预精神与行为”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并提供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的明确路径,将这些行为视为老年人内在需求的表达。
标准起草参与者 广州市敬老院痴呆护理中心护士长 刘敏:在处理认知障碍残疾人的行为时,我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让他处于控制状态或限制他的活动关于。
根据标准中关于精神行为症状的指导,我们可以先带他去卫生间,或者给他喝水,或者给他一些他想吃的零食,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检查他是否有情绪问题。
通过非药物干预,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人的情绪,减少痛苦经历和对抗行为。这不仅可以减少精神药物的使用,减少副作用,还能让老年人处于平静、舒适的状态,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央视记者 李菁菁 胡慧仪)